荒漠实践行,治沙步未停——林园学院“治沙兴农”社会实践团队工作纪实

发布者:徐晓伟发布时间:2022-09-13浏览次数:136

荒漠实践行,治沙步未停——林园学院“治沙兴农”社会实践团队工作纪实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操之过急,要把握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如此才能实现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新疆是我国广阔版图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地域辽阔的农业大省,同时也是我国沙化土地面积最大的省份,有44.87%的土地沙化,占全国沙化土地面积的43.41%。已有的沙化土地不断扩大,侵蚀周边土地,让良田化为荒漠,居住区被风沙掩埋,水源枯竭,对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使农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为深入贯彻党的乡村振兴战略,遏制沙化对土地的侵蚀,缓解荒漠化对当地造成的经济与生态损失,以优异的实践成果献礼二十大与我校70周年校庆,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孙桂丽教授带领由两名林学学术硕士研究生、一名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及1名林学专业本科生组成的“治沙兴农”社会实践团队,先后前往阿克苏地区乌什县等地,以“荒漠实践行,治沙步未停”为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20224月初,实践团队以三区人才项目为依托,开展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孙桂丽教授带领三名研究生,一名本科生,首先来到阿克苏的戈壁上考察野生沙棘及人工种植沙棘在荒漠化治理中的应用情况,经过实地考察,认识到沙棘的叶小,耐贫瘠、耐干旱,适应荒漠的自然环境,是优秀的抗旱植株,适合推广种植。


为能够给推广沙棘种植提供更有力的实验数据,观察更多环境下沙棘的生长情况,实践团队于20225月进入乌什县沙棘林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进行系统考察,穿过辽阔的湿地,迈过潺潺溪流,细致观察每一株植株的生长状况,对整个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进行了综合的考察并对沙棘的真实生长数据进行了纪录。

在经过实地考察与数据分析后,孙桂丽教授得出结论沙棘丰富的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非常适合当地的生态环境,推广沙棘种植既有助于当地荒漠化的治理,也能够提高当地农民收入,巩固当地脱贫攻坚成果,更好的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为当地农业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在结束了阿克苏地区的实习后,实践团队来到吐鲁番地区,以中央财政林草示范推广项目(吐鲁番市高昌区活化沙丘治理技术推广与示范)为依托,在吐鲁番市高昌区公相村开展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在林草局项目对接负责人宋政梅主任带领下,对实施项目的样地进行打桩定点、考察,对多年生梭梭林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调查。

团队成员首先对公相村周边原有的防护林遗留进行了考察,对其组成进行分析并拍摄照片,设置准确坐标点,将坐标点标号作为长期观测的样点,以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

吐鲁番地区多大风天气,风速变化复杂多样。初期团队成员使用小型手持风速仪于标记样点处不同高度测定风速,长期的风速数据使用小型气象站布设在标记样点处,可以测定两个不同高程的风速风向变化,团队成员负责对气象站进行组装维护,按时将数据导出分析。

为了确定实验地区输沙量与大风对土壤表层的蚀积情况,实践团队设置旋转式集沙仪与测钎,使用抗风沙侵蚀的材料。这两种设备所收集的数据对接下来确定治理方式有重要的作用,是进行实验的基础。

5-9月期间实践团队开展了活化沙丘不同治理技术与措施的实验布设与效果测定,为完善实验数据,助力防风固沙,当地的数据收集与实验工作仍在进行之中。


实践期间,同学们深入不同情况的沙地进行调查,积极与当地农民进行交流,汲取经验。志愿团队的工作得到了相关负责人的肯定,也得到了当地农民的赞赏。

实践中,同学们在日光微亮时出发,在夕阳映衬的红霞中归来。在戈壁旁看着狂风吹过带起风沙,也在农田旁闻到了瓜果成熟的芬芳,看着农民辛勤的劳作,感受着劳动的美丽画卷。这充实且富有意义的工作更加坚定了团队成员对于治理风沙的信心,为乡村振兴贡献自身力量的信念也越加坚定。

  

为了吐鲁番的瓜果的甜美与丰收,为了作物成熟时农民脸上笑容,实践团队将继续驻守在吐鲁番地区的戈壁旁,不畏酷暑,克服艰辛,排除万难,寻找治理沙丘的最佳方案,让荒漠重新变回绿洲。

  

我愿做那风沙来袭的屏障

做风沙防治的守望者,

做乡村振兴的参与者

做戈壁绿树成荫的见证者